恒温恒湿试验箱水槽渗水故障处理规程
时间: 2025-11-04 17:13 来源: 林频仪器
一、目的
建立恒温恒湿试验箱(以下简称“设备”)水槽渗水的统一排查与处置流程,确保在 30 min 内定位常见渗漏点,恢复试验连续性,防止电气绝缘下降及实验室安全事故。
二、适用范围
适用于内置加湿水槽、浅水盘或外置可拆式水箱的恒温恒湿试验箱,工作室容积 80 L~1000 L,加湿方式包括锅炉蒸汽、浅水盘及超声波雾化。

恒温恒湿试验箱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试验测试

恒温恒湿试验箱可适用于汽车零部件试验测试
三、风险识别
渗水至风道 → 风机绕组受潮,绝缘击穿;
渗水至冷冻系统 → 压缩机液击;
渗水至加热管 → 漏电跳闸;
长期积水 → 箱体锈蚀、密封条老化加剧。
四、作业前准备
a) 停机,切断总电源,悬挂“检修”标识;
b) 准备 500 mL 量杯、水平仪(0.02 mm/m)、一字螺丝刀、生料带、备用浮球阀、内六角扳手;
c) 拍照记录渗水路径,标记初始水位。
五、系统化排查表(FTA 逻辑)
序号 检查项 判定标准 处理措施 工时
1 补水间隔设定 出厂默认 ≥ 5 min/次,用户如设 30 s/次即为异常 进入控制器“输出设置”→加湿输出周期改为 180 s,占空比 30 % 2 min
2 补水浮球阀 手动抬升浮球,进水应即刻关闭;若继续滴水,判为关闭不严 拆解阀体,清洗异物;密封垫老化则更换;重新缠绕生料带,扭矩 8 N·m 8 min
3 进水针形阀开度 全开状态下流量 > 2 L/min,易造成溢流 将针形阀旋至 1/2 圈,观察 3 min,水位上涨至溢流口前停止为合格 3 min
4 右侧水位箱高度 溢流口下沿距箱底 120 mm±5 mm,高于标准会导致静压过大 松开水位箱支架螺钉,下调至刻度线,重新锁紧 5 min
5 设备水平度 使用水平仪纵横双向测量,偏差 > 1/200 时,水槽单侧溢水 调节四只铸铝地脚,直至气泡居中;若地面不平,铺设 3 mm 防滑垫 5 min
6 湿球纱布滴水 纱布过长或吸水率 > 600 %,水沿纱布下垂滴落 剪取 10 cm×10 cm 医用纱布,边缘不可超过湿球传感器 5 mm;每周更换 2 min
7 水槽密封圈 目视检查硅胶条是否龟裂、脱落,缝隙 > 0.5 mm 即渗漏 清除残胶,涂覆 RTV704 硅胶,24 h 固化后注水复检 30 min(含固化等待)
8 超声波雾化片 雾化片破裂导致水柱直喷,沿风道壁流入内箱 停机泄水,用万用表测雾化片两极,无穷大则损坏;更换同规格 φ20 mm/1.7 MHz 10 min
六、验证与复机
按正常运行条件注入纯水至 2/3 水位,启动加湿,连续观察 20 min;
用白色吸水纸置于疑似渗漏点下方,无水印即为合格;
记录最终水位高度、补水次数、水平度照片,上传 LIMS 存档;
投入空载恒温恒湿 40 ℃/75 %RH 运行 1 h,确认无报警后交付使用。
七、预防措施
a) 每月校准一次水位浮球,清理水垢;
b) 使用电导率 ≤ 2 µS/cm 的蒸馏水,减少水垢堵塞;
c) 每季度检查设备水平度,因地面沉降易引起变形;
d) 长期停机(>7 天)时排尽水槽,防止静态腐蚀;
e) 冬季 0 ℃ 以下环境,添加 30 % 丙二醇防冻液,避免盘管冻裂。
八、无法自行解决的升级情形
若完成以上 8 项排查仍渗水,可能涉及:
工作室焊缝微裂,需厂家注入 RTV 真空胶或氩弧焊补;
加湿锅炉本体砂眼,需整体更换压力容器;
冷冻系统铜管与水槽共用隔板穿孔,导致冷媒溶入水中,需拆机补焊并重新充注制冷剂。
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机并联系原厂,提供渗水视频、水位箱照片及设备编号,以便快速获得备件与技术支持。
水槽渗水多为设定或机械调整类缺陷,占比 > 85 %,现场人员完全可在 30 min 内自行解决。只要严格执行“设定—水位—水平—密封”四步检查法,即可将渗水导致的产品报废与停机损失降至最低,确保恒温恒湿试验箱长期稳定、可靠地运行。
- 上一篇:恒温恒湿试验箱温度过冲应急预案
- 下一篇:没有了




